根据相关消息,在自己的CBA赛季结束之后,辽宁队外援史蒂芬森将谋求重返NBA的机会。

考虑到CBA联赛近期进入休战期、具体的恢复日期尚未确定这些前提条件,这条消息的出现难免会让人产生诸多疑虑:在辽宁队即将向着季后赛前进之时,史蒂芬森如果的确有这种想法,真的合适吗?

其实,史蒂芬森和辽宁队之间的种种不合适,真的是在此时突然冒出来的呢?

辽宁队往年拥有着郭艾伦和哈德森的后场配置,且两者在进攻端走的是两条路线:前者会尽可能寻找攻筐机会,后者则会尽可能走高产型三分球投射路线( 如果结合近几年的CBA数据,哈德森很有可能是同期最强的三分球射手)。

从大样本看,这俩人的这种组合是不存在兼容性问题的。即便是在球迷们普遍认为哈德森状态下滑的18-19赛季,两人同时在场时辽宁队百回合依然可以拿到122.6分(如果维持一个赛季,辽宁队的每百回合得分只是不如自成一档的广东队):

而 一旦其中任何一人不在场, 球队的进攻效率就会出现明显的下滑。

但问题就在于:俩人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确实能够做到很棒,但作为球队的两大主攻手,他们这种过于“偏科”的风格,很有可能是不够的。在针对性更强、对手档次足够高(注意这个限定条件里)的系列赛里,他们各自的弱点很有可能被放大。

攻筐是要射手提供空间支持的,郭艾伦毕竟是运动能力更差的国内球员(相对于外援),更加需要开阔的空间来为自己提供攻筐条件,然而辽宁队在建队过程中并不重视这一项。

当年原帅租借期满归队时就已经是一名三分球水准 远胜于辽宁队其他人的射手(他场均得分少,只是因为出场时间太少), 这是辽宁队的稀缺资源。

然而,当人们翻阅原帅当年微博的时候,只会记得原帅在那一年发了两条离别主题的微博:前一条发生在当年的2月份,他以为山西队终将成为自己的前东家;后一条发生在当年的8月份,他终于确信辽宁队才是自己的前东家……

偏跳投的球员则更容易出现状态的起伏,像哈德森这种CBA最高产的三分球射手(且准星也不是很高)在样本更小的系列赛之中会有更多不确定性。

如果系列赛的对手守的是偏保守的蹲坑策略,郭艾伦的攻筐是会受到影响的,那哈德森就必须把跳投做到极致且不能在状态方面出现大的起伏。14-15赛季半决赛对阵青岛时,哈德森做到了;15-16赛季对阵四川,哈德森就没做到——很明显,这两支球队都有一个中锋叫 哈达迪。

如果系列赛的对手守的是偏激进的延误策略,那辽宁队必须要在无球侧给出更多的定点接球投回应。然而,18-19赛季半决赛期间,当郭艾伦打挡拆改变新疆队防守阵型之时,辽宁队无球侧只有哈德森一个靠谱的点,而新疆队的球员很少会放空哈德森……

辽宁队要改变,就必须改善这种 两大主攻手偏科、无球手投射能力平平的局面。辽宁队也的确渴望改变,所以他们找来了前NBA外援史蒂芬森。

在攻筐领域,史蒂芬森在CBA就是一个学霸。

学霸身上的特质是,你真的以为他只是一个和你一起打游戏的人——即便来到了CBA,史蒂芬森在球场上依然保留着自己的“孩子天性”。然而,当打开他的成绩栏一看时,我们不得不承认天赋的重要性,截至目前,史蒂芬森在篮下的出手比重达到了惊人的45.8%,篮下命中率亦是惊人的72.5%——对于一名小前锋球员而言,这都是顶级了:

往年辽宁队遇到哈达迪时,球队主攻手总会在攻筐方面遇到巨大的阻力。然而,这种现象终于在这个赛季中得到了改善:

然而,史蒂芬森也是一个偏科生——他在跳投领域的表现,和他在攻筐领域的表现是截然相反的。

史蒂芬森过往在NBA效力时,在持球投方面一直存在缺陷(尤其是持球投三分)。直到上个赛季效力于湖人队期间,他的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善。然而,以史蒂芬森的履历,他一个赛季的投射表现是没有太强说服力的,结果是,到了档次更低的CBA,史蒂芬森再也没有找回自己上个赛季的三分球投射水准。

截止本次休战期,史蒂芬森在单位时间内(每36分钟)出手三分球5.3次,在所有非大外援之中只能排到中下游:

从结果上看,史蒂芬森的偏科,比哈德森的偏科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,这里面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。

第一、CBA需要主攻手提供持球投三分技能。

CBA很难孕育出持球投三分能力极强的国产射手(好多控卫连最基本的运控都有问题),小外援在进攻端要做的是自己持球投开发大量的机会。

史蒂芬森攻筐能力再强,他也不是内线球员,如果剩下的那部分出手集中在低效的中距离,那必然影响他自己和球队的进攻效率。

第二、辽宁队本身的配置决定了小外援必须多投三分。

和一些同档次球队所不同的是,辽宁队连最基本的接球投三分资源都极度匮乏。郭艾伦和史蒂芬森都走攻筐路线,其实会进一步放大球队的这部分问题。赵继伟在赛季中突然开始提高三分球出手出频率,辽宁队的三分球出手比重依然只能排到倒数第4:

哈德森和郭艾伦的偏科,至少能够让辽宁队把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;史蒂芬森和郭艾伦的偏科,却让辽宁队陷入了“自古华山一条路”的困境——有勇气去挑战自我固然是好事,但强行自己给自己增加难度的选择却是值得商榷的。

前文提过:上个赛季郭艾伦和哈德森中任何一人不在场,辽宁队的进攻效率都会出现明显的下滑。到了本赛季的史蒂芬森身上,却是另外一种景象:他在场时辽宁队百回合得到118.0分,不在场时辽宁队百回合得117.1分:

显然,史蒂芬森在场时,辽宁队的进攻并没有明显的提升。当然,这里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跳投,还包括了史蒂芬森在控制失误方面同样存在问题,这和他挡拆时一些糟糕的路线选择、自己的运控和传球技术是相关的。

(控制失误只优于56.3%的小前锋)

其实,史蒂芬森和辽宁队的【兼容性问题】,又何止体现在进攻端呢?

辽宁队当初引入史蒂芬森,其实也有防守端的考量。多年以来,辽宁队一直在寻找着一个体型合格的侧翼球员,从而在对阵广东或者新疆时不至于在做初始对位时过于被动。

当时球队管理层之所以做出这种选择,无外乎【史蒂芬森有过单防詹姆斯】这份履历。然而,单防过詹姆斯的球员不计其数,莫里斯和博扬也做过类似的工作。

这些球员身上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:身为场上的3-4号位球员,他们对于协防的贡献实在太小了。在那些防无球的回合里,这些球员对于防守的伤害却容易被人低估。

而CBA的情况却是, 国产侧翼主攻手是比挡拆型后卫更为稀缺的资源(最好的那个现在还在养伤), 小外援也以1-2号位的球员居多,而郭士强一般是让高诗岩/赵继伟/刘志轩去防这些小外援的。因此,在赛季的多数时间里,史蒂芬森根本不会去承担单防侧翼箭头的任务。

(芬森防的是刘冠岑)

只有在对阵对方有侧翼外援的球队时,史蒂芬森才会扛起那部分任务,比如:拥有马尚和威姆斯的广东、拥有富兰克林的山西和拥有琼斯的吉林。但往下一分析,我们又会发现史蒂芬森身上的这些任务又会有“缩水”。

山西有刘冠岑和原帅, 富兰克林更应该被定义为控卫,辽宁队基本是让史蒂芬森去防守刘冠岑的(或者郭晓鹏);对阵吉林时,史蒂芬森过早陷入了犯规危机,辽宁队 下半场其实 是让郭艾伦去防守琼斯的。

(郭艾伦去防琼斯了)

所以, 在大样本下,史蒂芬森并没有把自己的体型优势转换成单防价值。而正如前文提及,史蒂芬森在防无球的时候,其对于协防的零星贡献是在伤害辽宁队防守的。

与新疆初次交手,史蒂芬森防无球时的糟糕专注度让唐才育一战成名;与山西初次交手时,史蒂芬森又让刘冠岑和郭晓鹏在场上挥洒自如;对阵吉林时,下半场不再防琼斯的史蒂芬森在无球侧只是一遍遍的提醒裁判:我真的没有伸手犯规……

随着赛季的深入,史蒂芬森确实也改善了自己在无球侧的防守专注度,但也只是从【投入度很低】上升到了【投入度时有时无】。从结果上看,这并不会产生明显的正面效应。数据显示,史蒂芬森在场时辽宁队每百回合丢113.7分,他不在场时辽宁队每百回合就丢112.2分, 比他在场时反而少丢1.5分。

自古华山就剩一条路,史蒂芬森如果只顾走自己的路,很有可能让辽宁队无路可走……